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tt id="oo0oo"></tt></li>
   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吃飯VS吃面,誰更易胖?醫生指這類主食較不易有肚腩

    發布時間:2024-11-08 13:53

    在餐廳點菜時“跟飯或跟面”,除了看個人口味,選錯了可能更易變肥? 有醫生指,其中一種主食導致中央肥胖“大肚腩”的風險相對低20%。 另外,如果在進食該主食時再加入一種調味料,更有穩血糖效果,有助體重控制。

    1

    吃飯/吃面哪種更易肥? 研究證這主食不易有肚腩

    重癥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,提到亞洲人的主食幾乎都是飯或面。 那么吃飯或者吃面,哪種更容易令人變肥? 他引述多項研究進行解釋:

    吃飯致肥風險較吃面低?

    黃軒醫生表示,有研究指,以白飯為主食者無論男女,都會較喜歡吃面者的肥胖風險低。

    男性:將每周5次的面條換成同等頻率的白飯消費,正常體重肥胖(Normal Weight Obesity, NWO)風險可降低36.5%。 換言之,更不容易出現體脂率超標的情況。

    女性:將每周5次的面條換成同等頻率的白飯消費,正常體重中央肥胖(Normal Weight Central Obesity, NWCO)風險則下降20.5%,亦即是腰圍會較小。

    為何吃飯較不易肥?解構飯面營養價值

    黃軒醫生表示,米飯和面條本身的升糖指數(GI值)相似。 因此,真正影響血糖變化的關鍵因素在于總攝取熱量,也就是食材烹調過程中添加的油脂和鹽分。 而面條制品通常會含有較多的油脂和鹽分。 他拆解米飯和面食的成分及營養價值:

    米飯的主要成分:

    碳水化合物:約占米飯的70至80%,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,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。

    水分:煮熟的米飯含有約60至70%的水分,使米飯柔軟且易消化。

    蛋白質:米飯含有少量蛋白質,約占5至7%。

    微量脂肪:米飯中的脂肪含量較低,通常不到1%,適合需要控制脂肪攝取的人群。

    纖維:白米的纖維含量低于全谷米(如糙米或黑米),但仍有少量膳食纖維,特別是在帶有米糠的品種中。

    維他命與礦物質:含有少量的維他命B雜(如維他命B1、B3、B6),以及礦物質(如鎂、磷、鉀和少量鐵)。 特別是糙米,相比精制白米含有更多微量營養素,有助于健康。

    面條制品的主要成分:

    小麥粉:提供碳水化合物和一些蛋白質。

    水:混合小麥粉使面條成形。

    油脂:在部分即食面中,為增加口感和延長保存期,通常會加入一些油脂,特別是經過油炸的即食面含油量較高。 而非油炸面(如干拌面)通常油脂含量較低。

    鹽分:面條中可能含有少量鹽以增加口感; 而調味包和湯底通常含較高的鹽分,鈉含量偏高,特別是在即食面中,因此在攝取時需特別注意鹽分的控制。

    添加劑:有些面條會加入穩定劑、增稠劑或抗氧化劑,以確保面條口感和延長保存期限。

    他提醒,如果選擇低油、低鈉的面條產品,或在烹煮時減少調味料的用量,仍有效降低攝入的油脂和鹽分。 最重要的是有否攝取足量的蔬菜。

    吃飯配1調味料 血糖更穩定

    黃軒醫生指,米飯比面食對體重控制似乎更有優勢,也可能與不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、飽足感和升糖指數差異有關。 米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,并且容易產生飽腹感,使人更少過量攝取熱量,而面食相對更容易導致高血糖波動。

    他又指,除了飯面本身熱量的影響之外,吃飯時搭配的食物也有助穩定血糖:

    煮飯的過程通常只加水,而且多會搭配蔬菜增加纖維量,不僅能增加飽足感,還能延緩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的吸收,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。

    有研究發現,進食碳水化合物食物若搭配醋、乳制品和豆類產品,可以顯著降低白米的升糖指數20至40%。

    不過他提醒,不管吃飯或吃面,健康的成年人都應攝取低碳水化合物(占每天總攝取熱量大約 <47%),才能有效控制肥胖。 而且單一食物無法完全決定一個人會否出現肥胖問題,關鍵在于維持整體飲食的均衡,并結合適量的運動,才是有效管理體重、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    更多減肥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
    女子減肥不節食,只做這運動3個月減7kg,脂肪肝腎石全消失

    減肥瘦腰必吃!營養師推薦6種蔬菜消脂去水腫不捱餓

    吃燕麥片難減肥?5大健康食物恐越吃越肥,牛油果1種食法易超標

    每日只吃兩餐減肥,19歲女反而重5kg!醫生揭原因

    女子以為斷食減肥成功,7個月后卻離世!驚揭患胰臟癌3癥狀是關鍵

   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

    熱門文章
   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