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《紐約時報》2月10日文章,原題:DeepSeek的成功揭示了中國培養人才的能力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,深度求索(DeepSeek)的成功是中國教育體系的勝利,證明中國的教育體系與美國不相上下,甚至已經超越了美國。
深度求索是一家震驚人工智能界的中國初創公司,其創始人梁文鋒表示,深度求索背后的核心開發人員和科學家團隊都是在中國上的大學。這與許多中國科技公司的做法形成了對比,這些公司通常都會尋求在國外接受教育的人才。
來自海外的贊譽也紛至沓來。社交媒體平臺“電報”創始人帕維爾·杜羅夫上個月說,中國學校的激烈競爭助推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功。他在網上寫道:“如果美國不改革教育體系,就有可能把科技領導權拱手讓給中國?!?/span>
中國在教育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,尤其是在科技領域,這有助于培養大量人才,這對中國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目標至關重要。中國有很多年輕、有活力、有才華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。杜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陳怡然說:“中國有許多年輕、充滿活力且才華橫溢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。從教育的角度來看,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領域,我認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差距并不大?!?/span>
對許多中國人來說,教育系統的實力與國家的全球地位息息相關。中國曾經每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并不多,但在過去20年里增長了14倍多?,F在,中國多所大學已躋身世界一流行列。曾經中國一些優秀、聰明的學生去國外留學并留在了國外。從某些指標來看,這種情況正在開始改變。
中國培養的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畢業生人數是美國的4倍多。根據總部位于芝加哥的智庫MacroPolo的研究,2018年以來,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新增了2300多個本科課程。研究發現,到2022年,全球近一半的頂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員來自中國的本科院校,而來自美國本科院校的只有18%左右。
悉尼科技大學教授瑪麗娜·張說,與西方國家相比,中國政府還幫助促進了學術界與企業之間更緊密的聯系。中國政府為研究項目投入資金,并鼓勵學術界為國家人工智能計劃作出貢獻。
研究中國科技創業的香港大學教授王彥博(音)說,迄今為止,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流失,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獲得了政治認可。他預計,在年輕人的推動下,不久將出現更多成功的中國人工智能初創企業。“中國的長期人工智能競爭力不僅取決于其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學教育體系,還取決于它與私人投資者、企業家和公司的相處方式?!彼a充道。
深度求索的成功可能不僅取決于它與其他中國科技公司的不同,還取決于與這些公司共同擁有的優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