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大利亞“珍珠與刺激”網站2月26日文章,原題:中國在全球經濟博弈中仍然領先 美國總統特朗普先是決定對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%的關稅,隨后又推遲了這一決定,同時還決定對中國商品加征10%的關稅,這一決定在新聞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。鑒于這3個國家是迄今為止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,當美國消費者發現消費品價格快速上漲時,他們不可能感到高興。
針對特朗普的關稅行動,中國自己也對美國商品提高了關稅。但這一行動是不對稱的,據經濟研究公司凱投宏觀估計,中國對約2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,而美國對高達4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。中國的行動似乎更多是為了警告美國。
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時對價值約3800億美元的數千種商品征收了關稅,據說是為了保護美國工業。繼任的拜登政府保留了這些關稅中的大部分,然后宣布在2024年5月對另外18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進一步加征關稅。
特朗普政府的行動完全違背了世貿組織的協議,人們期待向該機構提出上訴,但世貿組織不再有上訴機構作為最終仲裁者,因為美國阻撓新法官的任命。
雖然墨西哥和加拿大將如何應對這些關稅只能是猜測,因為它們都不會想到鄰國會這樣做,但中國早已做好了準備。首先,與其說中國回到了理想化的制造業時代,不如說中國已經跨入了信息技術和尖端創新時代。中國在電動汽車、可再生能源領域占據主導地位,現在又在計算機技術領域迅速崛起,生產世界渴求的產品。
然而,中國并沒有完全任由世界擺布。中國已逐步調整經濟方向,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更多依靠國內消費的經濟,這意味著中國更不容易受到外部力量的沖擊,尤其是那些旨在阻礙中國經濟發展的任性力量。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,中國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全球經濟。貿易數據監測公司表示,2024年,中國取得經濟史上最大的全球貿易順差,達9920億美元,比2023年增長了5.9%,并得出結論:“中國的貿易順差是一個巨無霸,代表著為在中國制造商品,本世紀西方公司和國家對中國的歷史性投資”??梢酝茰y,這些“西方公司和國家”不太可能對特朗普進一步征收關稅持積極態度。馬斯克在中國的巨額投資和對特朗普的大力支持尤其令人印象深刻。
中國并沒有滿足于貿易上的成功,而是看到了即將到來的逆風,將出口市場多元化,從美國及其西方盟國轉向“全球南方”,目前對東盟和“金磚+”國家的出口幾乎與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相當。
從絕對值來看,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2015年之前的40年中一直快速增長,但此后趨于平穩,目前正在下降。
從歷史上看,中國領導層深知關稅等保護主義政策的短視。15世紀,明朝決定停止其龐大船隊的遠洋航行。此后幾個世紀,中國逐漸衰弱,最終不得不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忍受“百年屈辱”。
中國還采取了其他措施來確保其貿易安全,如針對美國“第一島鏈”的部署,倡導印尼和馬來西亞等國成為金磚國家伙伴國。它還通過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重要項目之一——中巴經濟走廊,確保從巴基斯坦通往印度洋的通道,同時在歐亞大陸發展了廣泛的鐵路運輸。
反觀特朗普的關稅行動,不禁讓人覺得是一場瞄準所有人的射擊派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