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日本旅游要注意飲食,以免食物中毒。日本多地近日爆發食物中毒個案,超過150人不適入院,其中一名男子進食被污染的便當后更不治身亡。有專家指出,低酸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,不宜存放太久,最好盡快進食。有4類食物容易變壞,要多加留意。
日本爆多宗食物中毒案,一男子食便當后中毒身亡
綜合日媒報道,日本石川縣一間流水面餐廳于上月中旬爆發集體食物中毒,有93人分別出現腹痛、腹瀉、發燒等食物中毒癥狀。經當局調查后發現,該餐廳用于制作流水面的泉水被檢驗出彎曲桿菌。餐廳其后解釋指,他們本來每年需要進行至少一次水質檢測,但因為今年7月雨季造成破壞,導致水質出現問題,后來亦未有再次進行水質檢測,導致爆發食物中毒。
和歌山縣上月亦有32人進食過一間餐廳制作的便當后,出現食物中毒癥狀。其中一名80多歲男性進食便當兩日后出現發燒、腹瀉等癥狀,并于26日不治。經當地保健所調查后,發現死者體內有沙門氏菌,遂判定其死因為食物中毒。
另沖繩縣泡瀬一間便當店亦出現食物中毒個案,有4人于上月25至26日到該便當店購買并進食便當后,出現嘔吐、腹瀉等癥狀,經調查后發現便當盒內含有金黃葡萄球菌。該縣其后更確認有19宗食物中毒個案。
除了上述個案,島根縣亦于本周日(3日)公布,隱岐群島西之島町一間餐廳亦出現食物中毒個案,有13人在店內進食生牛肉片、生魚片、烤蠑螺及天婦羅后不適,當局目前正調查食物中毒原因。
4類食物易變壞 海鮮比肉類更難保存
什么食物最易變壞?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Guy Crosby曾表示,食物的酸鹼值(pH值)會影響保存期,食物的酸鹼值越低就越能延遲細菌滋生。他又指有4類食物較易變壞,不宜存放太久。
1、魚類
2、肉類
3、蛋類
4、蔬菜
預防感染沙門氏菌 不吃生雞蛋可減風險
根據食安中心資料,沙門氏菌通常存在于人體及動物,特別是家禽和豬隻的腸臟,其中有約2000種為可引致食物中毒的血清型沙門氏菌。要減低感染沙門氏菌導致食物中毒的風險,要留意以下幾點:
預防感染沙門氏菌
煮熟食物
中心溫度至少達75度
熱食保持60℃以上;冷食保持4℃或以下
室溫不宜放置超過2小時
小心蛋類食物
金黃葡萄球菌可致食物中毒 食物煮熟也不能防?
根據食安中心資料,金黃葡萄球菌來源、傳播途徑、中毒成因及癥狀如下:
病毒來源
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類的鼻孔、咽喉、頭髮和皮膚,但不會引起任何身體不適。該菌亦會大量存在于發炎的傷口及受感染的皮膚(如膿皰及痤瘡)上。
傳播途徑
食物處理人員身上的金黃葡萄球菌有可能傳播到食物。
食物如配制時工序較多但無需烹煮,并在室溫下存放過久,容易引致金黃葡萄球菌迅速繁殖并產生毒素,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后便可能引致食物中毒。
金黃葡萄球菌可經一般烹調方法消滅,但該菌產生的毒素則較為耐熱,能存在于已煮熟的食物內,引致食物中毒。
成因及癥狀
成因:由金黃葡萄球菌所產生的耐熱腸毒素引致。
潛伏期:30分鐘至8小時不等;通常2至4小時
病癥: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肚痛,偶有出現發燒情況
食物翻熱再吃會中毒? 8類食物不宜放隔夜
香港營養師Charlene Wong曾在其Instagram發文指,有8類食物不宜隔夜或翻熱(二次加熱)食用,因為可能滋生細菌,導致食物中毒。
蘑菇
甲殼類海鮮
薯仔
雞蛋
菠菜
牛奶
韭菜
雪耳
更多食品安全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2人街市買角螺吃中毒,吃貝類3部位可致命,12種海產易含毒素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