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補腎控制血壓 防中風心臟病
“立冬”可被視為冬季的開始,氣溫開始下降。根據中醫學觀點,自然界一切生物都有“春生”、“夏長”、“秋收”、“冬藏”這個自然規律。立冬后,人體隨自然界轉變而陽氣潛藏,中醫理論中的腎臟在五行中屬水,在四時與冬季相應,有主封藏的生理特性,故冬季養生宜以補腎潛藏、斂陰護陽為原則。
冬季養生要補肝腎 推介5款日常保健食物
張勇醫師建議,宜于立冬后,食用5款藥食同源食材,具有補腎及益肝的功效:
花膠
粟子
烏雞
大棗
淮山
冬天防病湯水茶飲 推介3款補腎補而不燥
張勇醫師表示,中醫學上所強調的“腎主封藏”,是指腎貯藏五臟六腑之精的作用。腎臟具有蟄伏閉藏的特性,因此,腎病虛證多而實證少,或是本虛標實之證,所以腎臟宜“多補少瀉”,進補時應以溫而不散,熱而不燥為宜。
他推介以下3款湯水及茶飲,均屬于溫和平補性質,很適合于冬季調補身體,可起滋肺陰、補腎陽、補精益髓、養心、安神等佳效,普遍人士適用。
淮山黨參煲雞、冬蟲草花膠燉烏雞,以及桑寄生蓮子蛋茶,材料及做法如下:
入冬溫差大血壓波動 防生病5大生活建議
踏入冬天,血壓很容易波動,這是因為血管也有“熱脹冷縮”的特性,寒冷時血管收縮便會引起血壓上升;天熱時血管擴張即血壓下降。在季節交替時,高血壓患者也容易出現上述危險因素,引發心肌梗死、腦梗死、腦出血等心、腦血管急癥的風險增加。
想控制好血壓,張勇醫師建議日常起居注意以下要項:
定時監測血壓:如果血壓比較穩定,每周測量1至2次,觀察記錄其變化。
注意保暖:適時添加衣服,預防外感寒邪,注意足部保暖。
注意飲食清淡,少油少鹽,營養均衡,避免高膽固醇食物,戒煙限酒。
適度運動,控制體重。
人體的血壓值會隨氣溫及情緒等因素而波動,故要提防情緒波動和過度疲勞。
冬天防中風心臟病 推介10種食物保護血管
張勇醫師建議,冬日可以適量進食有助維持血管健康的食物,以助穩定血壓,包括5款日常食物,以及5款常用的中藥材。
6種食物防心血管病 改善血壓降膽固醇
主要是有助人體消食化積、行氣散瘀、降低膽固醇、減少鈉質,以改善血液濃稠度,有利血管健康的食材。食物例子如:洋蔥、堅果及黑木耳等,其功效及食用指引詳見如下:
黑木耳
堅果
海帶
綠茶
山楂
洋蔥
4種藥材改善血壓 防中風心血管病
除了一般食材,張勇醫師亦列舉了4款常用的中藥材,可助穩定血壓,例如:熟地黃、黃芪、決明子等。這些均是防治心、腦血管病變,有助預防中風、心臟病發的中藥,食用指引及宜忌如下:
熟地黃
黃芪
決明子
菊花
入冬穩定血壓食療 推介3款湯水茶飲
張勇醫師表示,要改善血管健康及控制血壓穩定,可飲用3款湯水及茶飲,分別有修護血管、補氣健脾、平肝利水、清肝明目、清熱潤腸及補益腎氣等功效,
他推介的食療是黃芪熟地黃湯、黃芪淮山玉米須湯及菊花決明子茶,其用料及制作簡易,詳細烹調方法如下:
更多換季養生分享,盡在星島環球網: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