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tt id="oo0oo"></tt></li>
   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天氣熱狂出汗因為氣虛喝凍飲?20種食物湯水止汗除狐臭

    發布時間:2024-04-14 14:00

    天氣轉熱,汗量大增,部分人更動輒便汗流浹背。若容易出汗、汗量異常多,易致體味濃烈、汗臭,甚至有狐臭煩惱,可如何改善?注冊中醫師張勇表示,中醫藥學有其調理臟腑、防治多汗癥的方法。他講解多汗、有體味的原因、癥狀,并推介20種食物及湯水止汗、除狐臭。

    多汗癥臭狐

    大汗原因是什么?氣虛喝凍飲更易出汗?

    張勇醫師表示,針對多汗、汗量異常問題,中醫學把“汗證”分為兩大類:“自汗”及“盜汗”?!白院埂笔侵溉梭w不因外在因素影響而時時汗出;“盜汗”是指在睡中汗出、醒來汗止的病證。

    什么是“多汗癥”?

    “多汗癥”則屬于中醫“自汗”的范疇,一般多因氣虛所致,常見因肺氣不足或脾胃氣虛而致病。虛證的多汗患者除了多汗外,以下癥狀或特點亦較常見:

    1. 怕吹風

    2. 容易感冒

    3. 時時畏寒

    4. 氣短氣促

    5. 倦怠懶言

    6. 面色淡白

    7. 體力較差

    為何出現“多汗癥”?中醫如何治療? 

    張勇醫師指,多汗癥成因包括:先天稟賦不足、飲食失調、勞倦內傷,以及與素體薄弱等因素有關,故中醫于治療上,以健脾益氣、固表止汗為主。

    他表示,日常調護可以從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,保持肺脾健康,方法包括:

    1. 飲食定時,使脾臟有一個規律的運作。

    2. 飲食均衡,避免過食肥膩厚味而傷脾。

    3. 適當運動,因為“動則生陽”,適量運動可保健體內的陽氣,使陽氣不斷健旺起來,以達到益氣固表的效果。

    4. 日常飲食上,應少喝凍飲及吃生冷食物,盡量避免奶制品、煎炸、油膩食品;多吃瘦肉、蛋類、豆制品、新鮮蔬菜及水果等。

    5. 藥用調理上,適宜選用健脾益氣的中藥。

    預防/治療多汗癥 宜吃健脾益氣安神食物 

    除了氣虛,還有什么因素會引發多汗癥狀?張勇醫師表示,亦有因為精神緊張、壓力等因素,致使肝氣郁結、肝火偏旺、進食過多辛辣厚味的食物等因素,令肝火或濕熱內蘊,邪熱郁蒸,導致汗多的癥候。他推介8種食物、中藥材,適量食用有助益氣、健脾胃、解郁、清心安神,解決多汗癥狀。

    1. 淮山(山藥)

    性味:山藥味甘、性平。

    歸經:主歸脾、肺、腎三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補脾養胃、生津益肺、補腎澀精的功效。

    2. 芡實

    性味:芡實味甘、性平。

    歸經:歸腎、脾經。

    功效:能健脾祛濕、止瀉。

    3. 茯苓

    性味:茯苓味甘淡,性平。

    歸經:歸屬心、脾、腎經。

    功效:能健脾補中,兼有寧心安神作用。

    4. 百合

    性味:百合味甘,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心、肺經。

    功效:養陰潤肺、清心安神。

    5. 白扁豆

    性味:白扁豆味甘,性微溫。

    歸經:歸脾、胃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有健脾化濕的功效。

    6. 白術

    性味:白術味苦、甘、性寒。

    歸經:歸脾、胃經。

    功效:補氣健脾、燥濕利水、安胎及止汗。

    7. 大棗

    性味:大棗味甘、性溫。

    歸經:歸脾、胃經。

    功效: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的作用。

    8. 谷芽

    性味:谷芽味甘、性溫。具有健脾開胃、消食化積的作用,谷芽還有一定的生津止渴作用,對于兼有口干、口渴的情況有一定治療作用。

    歸經:入脾、胃二經。

    功效:健脾開胃、消食化積、生津止渴。

    改善多汗癥 推介2款湯水食療 

    針對有需要健脾、治氣虛補氣、固表的多汗癥人士,張勇醫師建議適量進食以雨款食療,包括:益脾肺可補益脾肺的“健脾祛濕湯”,以及健脾益氣的“黃芪固表湯”。

    1.健脾祛濕湯

    材料:北沙參5錢、山藥5錢、芡實5錢、生熟薏米5錢、白扁豆5錢、赤小豆5錢、葛根5錢、土茯苓5錢、豬腱半斤。

    制法:將所有材料洗凈,豬腱先汆水,各材料一同放入煲內。先以大火煮滾后,再改用細火煲2小時,調味即可飲用。

    功效:健脾袪濕、益氣固表、止汗。

    2.黃芪固表湯

    材料:黃芪5錢、山藥 10錢、白術5錢、谷芽5錢、豬腱半斤。

    制法:將所有材料洗凈,豬腱先汆水,各材料一同放入煲內。先以大火煮滾后,再改用細火煲1小時,調味即可飲用。

    功效:健脾、補氣、固表,防治多汗。

    外用浸洗藥液助止汗

    利用食療內調臟腑外,亦可通過外用中藥液的浸洗方法,幫助改善多汗問題。張勇醫師提議,可以使用“黃芪葛根外洗湯”,浸泡手掌/足部。

    黃芪葛根外洗湯

    材料:生黃芪30克、葛根20克、桑葉10克、麻黃根 10克。

    制法:把以上藥材,加入清水1500毫升,小火煎煮約30分鐘。

    用法:把藥液倒入盆內,待溫,浸泡手掌/足部,每次約30分鐘。

    功效:益氣固表,收斂止汗。

    狐臭/汗臭成因 中醫內外防治方法

    古時中醫把狐臭稱之為“腋氣證”,認為狐臭是由于肝經郁熱所致。張勇醫師解釋,體味重或狐臭除了因先天因素、遺傳影響外,多與肝氣郁熱、情緒問題,或濕熱內蘊等有關。

    他表示,可按內在及外在兩方面,加以預防及治療,包括適量戒口、避免精神受刺激,以及疏散肝熱等,以免助長郁熱,加重體味。

    防治狐臭/汗臭守則 

    1. 避免肝氣失于疏泄,令熱郁于內,致使濕熱內蘊。

    2. 內服中藥調理,肝氣郁熱者以清肝火、解熱毒為主。

    3. 濕熱內蘊者以健脾益氣、清利濕熱為先。

    4. 日常保持局部皮膚干燥、清潔。

    5. 注意維持規律作息,保持心情放松。

    6. 適量戒吃辛辣、肥甘厚味食物。

    7. 少食或不食燥熱、刺激性強食品。

    8種食物消除體味/狐臭

    除了保持皮膚衛生,戒吃容易加重體味的食物外,還可針對性地選吃有助預防和治療體臭/狐臭的食物,當中包括以下能疏通/鞏固固腎、膀胱、肝、膽經,有效改善體質,從根本作內在調理的8種食物/藥材選擇。

    1. 土茯苓

    性味:土茯苓味甘、淡、性平。

    歸經:歸經于肝、胃經。

    功效:解毒利濕,適用于濕熱盛的情況。

    2. 玉米須

    性味:玉米須味甘淡、性平。

    歸經:歸腎、膀胱、肝、膽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清熱化濕、平肝利膽功效。

    3. 金銀花

    性味:金銀花性寒、味甘。

    歸經:歸胃、肺、心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清熱、解毒的功效,可以疏散風熱。

    4. 杭菊花

    性味:杭菊花味甘、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肺、肝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益陰,清熱解毒之功,常用來疏散風熱。

    5. 綠茶

    性味:綠茶味甘,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清熱、養陰生津的功效。

    6. 薏苡仁

    性味:薏苡仁味甘、淡,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脾、胃、肺經。

    功效:有利水滲濕、健脾、除痹、清熱的功效。

    7. 百合

    性味:百合味甘,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心、肺經。

    功效:具有養陰潤肺、清心安神等功效。

    8. 天花粉

    性味:天花粉味甘、微苦,性微寒。

    歸經:歸肺、胃經

    功效:甘寒可清熱,清胃熱而養胃陰。

    改善汗臭防狐臭 推介2款湯水食療

    張勇醫師為有體味太濃烈、汗臭,以至有狐臭問題困擾的人士,推介以下2款食療,包括:粟米須銀花茶、雞骨草疏肝湯。特別適用于有郁熱、肝熱盛、內有濕邪問題,需要改善體臭的人士食用。

    1. 粟米須銀花茶

    材料:粟米須10克、金銀花5克、菊花5克。

    制法:洗凈各材料,加入適量開水,焗泡15分鐘,代茶飲用。

    功效:清熱、化濕、除汗臭/狐臭。

    2. 雞骨草疏肝湯

    材料:雞骨草5錢、山藥5錢、百合3錢、赤小豆5錢、生熟薏仁3錢、枸杞子3錢、豬腱半斤。

    制法:將所有材料洗凈,豬腱先焯水,各材料一同放入煲內。大火煮滾后改用細火煲2小時,調味即可飲用。

    功效:疏肝解郁、健脾袪濕、除狐臭/汗臭。

    更多夏季健康養生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
    天氣熱愈睡愈累=有夏日疲勞癥候群?3大飲食法抗疲勞

    高溫來襲,營養師推薦10大消暑解渴食物,讓你清涼一夏

    夏天10大抗衰老抗發炎食物,讓你越吃越年輕!

    夏天大汗易生熱痱,曬傷恐患皮膚癌,中醫教5招防曬保命

    夏天吹冷氣易致頸椎發炎落枕?醫生揭肩頸痛5大原因,附急救方法

    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 

    相關閱讀
    熱門文章
   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