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近30歲骨質開始明顯流失,隨著年紀增長,骨折風險大增。 不過,骨質疏松癥并非不可逆轉。 有醫生指出,曾有60歲以上的患者成功逆轉骨質密度! 他指出,適量食用4類健骨食物,并配合1種運動,有助改善癥狀,預防骨折。
骨質疏松60歲后也可逆轉 5招健骨防骨折
骨質疏松癥是長者常見的病癥,家醫科醫生李思賢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個案指,曾遇過一名60歲以上的患者,在一年內成功把骨質密度逆轉25%。 因此,想在60歲后逆轉骨質疏松其實是可行的,到底秘訣是什么?
1. 補充鈣質
醫生列舉食物例子:綠色蔬菜、小魚干、芝麻等
作用/功效: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,人體約有9成鈣質儲藏于骨骼和牙齒中,鈣質本身有鞏固骨骼、協助血液凝固、協助心臟肌肉收縮等功效,成人每天的鈣質攝取量應不少于1000毫克。
2. 補充維他命K
醫生列舉食物例子:納豆、雞蛋、芝士等
作用/功效:據香港衛生署及食安中心資料,維他命K是脂溶性微量營養素,有參與骨骼代謝作用,另有助血液凝固,防止流血過多。
3. 補充膠原蛋白
醫生列舉食物例子:大骨湯、保健品
作用/功效:據臺灣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,膠原蛋白是人體結締組織中的重要蛋白質,由甘胺酸、羥脯胺酸等胺基酸所組成的巨大分子結構,廣泛存在于骨骼、皮膚、血管、關節等部位,在人體扮演著黏合、支撐的重要角色。
4. 補充維他命D
攝取建議:服用保健品。 李醫生曾指,維他命D一般需要借助維他命A、鎂及魚油幫助吸收,所以較難從食物中攝取。 此外,雖然曬太陽亦可令身體生產維他命D,不過比例相對較少,因此他建議透過保健品補充維他命D。
作用/功效:據香港衛生署資料,維他命D可協助身體吸收鈣質和磷質,以維持骨骼生長。
5. 進行負重訓練(運動)
運動例子:行樓梯,或善用啞鈴、彈力繩等輔助器材
作用/功效:李思賢醫生指,若沒進行負重訓練,單單服用營養豐富的食物或保健品,預防骨質疏松的效果仍然有限。 香港醫管局指出,養成恒常進行適量負重運動的習慣,有助預防骨質疏松。
30歲后骨質始流失 更年期婦女風險高?
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所收集的數據,香港約有一半65歲以上的婦女患有骨質疏松癥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,骨質疏松是一種漸進及系統性病變,其特征為骨質密度低及骨骼組織變稀疏, 從而引致骨骼變脆和增加骨折的機會。
一般而言,骨質會于童年及青春期急速增長,至30多歲時達至最佳。 其后隨著年齡增長,骨質流失的速度會加快,骨質密度亦可能會逐漸減少,使骨骼變得脆弱,導致骨質疏松癥。 此現象在男女均會出現,但對于更年期后的婦女,骨質流失的速度是最高的,因而較易患上骨質疏松癥。
骨質疏松癥有何病征?3部位易骨折?
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,骨質疏松癥本身并沒有任何明顯病征。 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背痛的情況,大多數患者未必能于早期發現,很多時候直到發生骨折后才會發現患上骨質疏松癥。
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:
因為輕微碰撞、跌倒、甚至咳嗽而導致骨折
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、脊椎和前臂骨
骨質疏松癥的患者亦可能因為脊椎骨塌陷,令背部變得彎曲,導致駝背和變矮。
骨質疏松8大高危族群 缺乏運動要小心
骨質疏松癥并非只出現于長者或女性身上。 根據衛生署資料,以下人士亦是骨質疏松的高危族群,過量飲用1類飲品也會增加風險。
骨質疏松癥高危人士
1.長者:造骨能力減弱,骨質容易變得疏松
2.女性:一般在停經后,因雌激素停止分泌所致
3.體型瘦小者
4.家族中有骨質疏松癥患者
骨質疏松癥成因
1. 不良的生活習慣
吸煙
長期攝取鈣質不足
缺乏維他命D
過量飲用咖啡、濃茶等含咖啡因飲品
過量攝取鈉質(鹽分)
缺乏負重運動
酗酒
2. 疾病因素
女性的雌激素不足,例如因化療、電療或手術而提早停經
男性的睪丸素過低
內分泌失調病癥,如甲狀腺機能亢進
服用藥物: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。
骨質疏松癥診斷方法
如屬上述高危人士,可尋求醫生之專業意見,并接受檢查。 常見測量骨質密度的 方法有:
1.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(DEXA):用于診斷及監察治療的效果。
2.超聲波儀器(QuantitativeUltrasoundQUS):只可以作為骨質密度的初步篩驗方法,并不能作為確診工具。
更多健康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數據源 :思思醫師,陪你健康的好朋友(獲授權轉載)、香港衛生署、臺灣衛生福利部、香港中文大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