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<li id="oo0oo"><tt id="oo0oo"></tt></li>
    <li id="oo0oo"></li>
  • 5大指標自測中風/心臟病風險!1類人提早發病率高562%

    發布時間:2024-09-25 13:48

    心臟病及中風均為港人十大主要死因,死亡率分別排第3及第4。心血管疾病防不勝防?一項涉及9.6萬人的研究指出,有5大指標可自測心血管健康,其中1類人在冠心病提早發病風險竟高達562%!60歲以下也要小心!

    心血管病致命率高 1類人早發風險高562%

  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內地96400名成年人的數據,旨在了解生活習慣、遺傳風險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。研究結果于今年7月于國際期刊《Nature Human Behaviour》發表。

    研究對象|分析逾9.6萬人數據

    研究團隊透過采用中國嘉道理生物樣本庫中96400名參加者的臨床和基因數據,并把參加者分為以下4個組別進行研究:

    1. 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

    2. 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

    3. 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

    4. 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

    研究結果|提早中風/腦出血/患冠心病風險

    在60歲以下的人群中,與低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健康參加者相比,3類參加者對患上冠心病、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結果風險如下:

    · 低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:早發冠心病風險增加25%、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74%、早發腦出血風險增加58%。

    · 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不健康:早發冠心病風險增加562%、早發缺血性腦中風風險增加234%、早發腦出血風險增加553%。

    · 高遺傳風險但生活方式健康:早發性冠心病風險下降67.8%、早發性缺血性腦中風風險下降57.4%、早發性腦出血風險下降54.3%。

    若以病發年齡比較,高遺傳風險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士,冠心病平均病發年齡提早3.4年、缺血性腦中風則提早6年,早發性腦出血則提早1.6年。

    健康生活習慣能逆轉早病發風險

    研究團隊指出,健康生活方式能夠有助預防冠心病、缺血性腦中風和腦出血早病發的風險。無論遺傳風險高低,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而遺傳風險與生活方式有疊加效應,建議中年人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。

    5大健康指標 自測心血管疾病風險

    研究團隊基于《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》,列出5種不健康的生活指標:

    1. 目前吸煙或因患病而戒煙

    2. 有下列其中三種飲食習慣之一:每天不吃新鮮水果、每天不吃蔬菜、每天吃紅肉或每周少于一次

    3. 運動量不足規定量的一半

    4. BMI低于18.5kg/㎡或高于24kg/㎡

    5. 男性腰圍超過90cm/女性腰圍超過85cm

    研究團隊指出,每項不健康生活方式得1分。如獲0至1分,即反映生活方式健康;若獲4至5分,則反映不健康。

    冠心病8大癥狀 頸部痛是警號?

    據衛生署資料,心臟病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?。ɡ绻谛牟?、心肌梗塞)。其中,最易引致死亡的是冠狀動脈心臟?。ü谛牟。?。當膽固醇層在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積聚,令動脈管腔收窄,導致心肌血液供應減少,從而形成冠心病。

    冠心病常見征狀

    醫管局指出,近年冠心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,40多歲已患有此病并不稀奇,部分人首次病發前可能不會出現任何征狀,因而忽略了患病的可能性。當冠心病病發時,有機會出現以下癥狀:

    · 劇烈運動后產生壓迫性的心絞痛,痛楚可擴散至手臂、肩膀、頸部和下顎,但休息后會好轉

    · 心絞痛程度會加劇,時間也會延長

    · 心律紊亂

    · 暈眩

    · 出汗

    · 惡心

    · 四肢無力

    · 氣促(如已出現心臟衰竭)

    · 雙腳水腫(如已出現心臟衰竭)

    冠心病成因

    醫管局指出,許多風險因素可誘發冠心病,以下將風險因素分為3類:

    1.生活方式

    · 不健康的飲食習慣(健康的飲食習慣應為低鹽,低糖,低脂肪和高纖維;每天應該吃五份蔬菜和水果)、缺乏運動、過重和肥胖、吸煙、精神壓力

    2. 患有慢性疾病

    · 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

    3. 環境因素

    · 空氣污染、噪音污染

    預防冠心病方法

    根據衛生署資料,可透過以下方法減低患上冠心病的風險:

    · 避免吸煙。

    · 保持均衡飲食,避免進食含過量脂肪、油、鹽及太甜的食物。

    · 因應個人身體狀況進行適當的運動。

    · 控制體重

    · 爭取充足休息,避免精神緊張。

    · 根據醫生指示,定期檢查血壓及膽固醇。

    更多健康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
    皮膚出現5種情況代表血糖高?醫生揭出現1種斑,恐是糖尿病先兆

    早餐飲豆漿可降膽固醇?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降血脂,這種餃子要少吃

    全球第4大死亡因素!久坐不動恐致糖尿病癌癥,教3招減風險

    醫生推薦4大超級食物,保持肌膚年輕,擊退皺紋色斑

    早餐黃金營養組合公開!提神穩血糖,世衛證1種搭配可抗癌

    資料來源:《Nature Human Behaviour》、衛生署



    最權威的香港本科升學資訊!10月19日,星島新聞集團攜香港各大高校,在深圳舉辦香港高等教育博覽會,推薦優質香港高等教育資源。名額有限,請點擊鏈接填寫資料,及早獲得參加機會。

    https://www.wjx.top/vm/QkvSl2q.aspx

    報名人數眾多,會有資格審核環節,請務必認真填寫。

    報名人數眾多,會有資格審核環節,請務必認真填寫。

    熱門文章
    久久五月综合婷婷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