覺得記憶越來越差,可能是初老癥狀? 有機會患上腦退化癥(認知障礙癥)? 有營養師推介10大補腦食物,有效預防腦退化癥。 要多吃魚,少吃芝士?
推介10大補腦食物 預防腦退化癥
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,年紀輕輕就有記憶越來越差的情況,可能是初老癥狀。 若想預防腦退化癥年輕化,她推介“麥得飲食”,又稱為“心智飲食”,是結合了“地中海飲食”及“得舒飲食法”。 “麥得飲食法”以多吃原型食物和少吃加工食品為主,能預防腦退化癥,也有助控制血壓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,并維持大腦健康和改善認知功能等疾病。
“麥得飲食法”吃的是什么? 高敏敏指出,主要是吃以下10種食物健腦:
護腦“麥得飲食法” 10種食物防腦退化
· 深色蔬菜:例如,椰菜花、菠菜
· 不同顏色蔬菜:例如,茄子、紅蘿卜、燈籠椒
· 堅果:建議每天1湯匙
· 莓果類:例如,藍莓; 建議一周至少吃2次
· 豆制品:以非油炸為主,例如豆腐、豆漿; 建議一周至少吃3次
· 全谷雜糧類:例如,燕麥、全麥面包; 建議每天至少3份
· 雞肉:建議一周至少吃2次
· 魚類:建議一周至少吃1次,若不吃雞肉和魚類,可多吃植物性蛋白質作代替。
· 橄欖油:建議每日攝取30cc或煮食時多用植物油
· 每天一小杯紅酒:建議飲用份量約為30cc至40cc,最多不超過150cc,但平常不喝酒的人,不用刻意喝。
常吃5類食物易傷腦 恐致腦退化癥
適量食用以上10種食物,有助維持大腦健康,但高敏敏指出,以下5類傷腦食物則要減少食物:
· 牛油或人造牛油:建議一天應攝取少于1茶匙的牛油。 可以用橄欖油來取代牛油,不論涼拌或炒菜都可以作替換。
· 芝士:建議一周不要吃超過1次
· 紅肉、加工肉類:建議一周不要攝取超過2份的紅肉,包括加工肉品。
· 油炸食物、快餐:麥得飲食非常不鼓勵吃油炸類食物,尤其是隨處可見的快餐。 建議應該限制在一周少于1次。
· 高糖飲食:例如,雪糕、餅干、蛋糕、甜甜圈或糖果。 建議一周少于4次較為理想。
10大護腦生活習慣 多喝水可防腦退化
高敏敏指出,除了飲食習慣外,平日做好以下10個生活習慣,有助維持大腦靈活,并預防腦退化癥:
· 喝酒勿過量:因為酒精過量會加速身體老化,會增加患腦退化癥風險。
· 運動習慣:有助提高肌肉量、身體代謝,有效防止老化。
· 保持健康作息:可讓皮膚、大腦充分休息,維持正常認知能力。
· 保持身體水分充足:有助維持體液平衡狀態、降低老化速度。
· 外出戴口罩:因為空污易增加失智風險,加速認知功能衰退。
· 保持好心情:心情憂郁,容易增加失智癥風險。
· 適當學習:學習新事物,有助刺激認知能力。
· 避免肥胖:過多脂肪會令腦部發炎和受損,導致認知功能衰退。
· 避免頭部外傷:頭部受傷會出現腦震湯和腦部腫瘤等,導致增加患腦退化癥風險。
· 避免噪音環境:長期處于高壓、不安的環境下,會增加患腦退化癥風險。
腦退化癥早/中/晚期癥狀大不同
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,認知障礙癥(腦退化癥)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,患者的記憶、理解、語言、學習、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,部份且會有情緒、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。
1. 早期癥狀(第1-2年)
在此階段,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癥狀,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。
失去短期記憶
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,如表達身體不適、心情感受等
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
學習新事物及跟隨復雜指令感困難
判斷力減退、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,但需旁人提醒
2. 中期癥狀(第2-5年)
隨著病情的進展,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。
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、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
行為性格轉變,或會容易情緒不穩
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
3. 晚期癥狀(第5年后)
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,不能自我照顧。
記憶缺損,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
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
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
不能處理日常生活、需要長期照顧
生理時鐘混亂
更多預防腦退化妙招,盡在星島環球網:
這睡眠習慣增2倍腦退化風險?專家教每日必做5件事,健腦防腦退化
喝1款茶可減患胃癌風險?營養師揭8大好處,護心血管/減重/防腦退化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