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邊爐也有致癌風險? 有醫生分享病例指,一名年約50歲男子經常打邊爐,其后排黑便,2年后求醫后確診患上胃癌。 醫生提醒,常吃3類食物容易增加風險。
胃癌成因 | 經常打邊爐 2年后確診胃癌
肝膽腸胃科醫生王威迪在節目《健康好生活》分享病例指,該名男子因工作關系經常應酬,吸煙飲酒,并愛吃姜母鴨,亦常吃羊肉火鍋、麻辣鍋等“重口味”食物,令他不知不覺已攝取過多鹽分。
原來,該男子本身在10年前已經常出現胃酸倒流、十二指腸潰瘍情況,當時醫生建議他接受胃鏡檢查,惟他諱疾忌醫,近2年只是自行服藥紓緩病情,并無求醫。
直至最近,他開始排出黑色大便,身型變瘦,才主動覆診接受胃鏡檢查,最終證實患上胃癌第2期,無擴散跡象。 持續追蹤及調整飲食后,現已穩定病情。
胃癌成因 | 常吃3類食物 易引發胃癌
王威迪醫生提醒,吃太咸容易造成胃部疾病,胃癌與飲食關系密切。 其中,以下3類食物更是容易導致胃癌的高危食物:
-
太咸的食物
-
燒烤類食物
-
腌制類食物
胃癌成因 | 第6大致命癌癥 6類人風險高
對于胃癌的風險,據香港癌癥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,胃癌分別為香港第6大常見及致命癌癥,在2022年新增1,272宗確診個案及634宗死亡個案。 香港醫管局指出,引發胃癌的因素很多,有研究發現,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。 另外,以下6大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。
-
性別: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。
-
年齡:年紀越大,患胃癌的機會越高。 50歲以后患胃癌的機會更高。
-
飲食:長期進食高鹽、腌制和燻制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。
-
疾?。何覆肯⑷?、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,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。
-
吸煙: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。
-
遺傳: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,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。
胃癌癥狀 | 12種征兆較常見 大便變黑屬警號
香港醫管局指出,若出現以下征狀,可能是胃癌,又或是其他更常見的情況,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:
-
持續消化不良
-
持續食欲不振
-
體重急速下降
-
小腹腫脹
-
進食后腹脹不適
-
嘔吐
-
吐血
-
大便出血
-
大便呈黑色
-
貧血
-
疲倦
-
虛弱
醫管局指,由于胃癌初期癥狀并不明顯,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,因此有過半患者確診并接受治療時,通常已屬中晚期。 若有懷疑征狀,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。
預防胃癌 | 飲食生活4大建議 宜多吃3類食物
要預防胃癌,醫管局建議日??赏高^以下方式進行預防,當中包括多吃2類蔬菜及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。
1. 多吃新鮮蔬果
十字科類蔬菜(例如西蘭花、白菜、椰菜花、芥蘭等)含抗癌物質,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
含豐富胡蘿卜素的蔬果(例如紅蘿卜、芒果、木瓜等)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,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
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(例如橙、西柚、士多啤梨等)有抗氧化功能,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
2. 少吃高鹽食物
腌制、燻烤類食物(例如臘腸、咸蛋、香腸、火腿、煙肉、咸魚等),制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
油炸食物,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,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,破壞身體的組織
3. 注意個人衛生
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,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
4. 定期身體檢查
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,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。
更多健康養生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