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腎病/腎衰竭/護腎】患上腎病難“斷尾”?有營養師分享指,可緊記一句5字口訣,掌握5大黃金護腎原則,預防患上慢性腎病,以免迎來晚年洗腎的命運。
預防腎病5大守則 忌忍尿熬夜?
營養師高敏敏在Facebook專頁指,腎病初期難察覺,但預防勝于治療,緊記以下“54321”5字口訣,在日常生活中實踐5大黃金護腎原則:
“54321”護腎守則
5:控制5大指標
體重:肥胖易增加慢性腎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壓的風險
蛋白質量:如果原本腎臟功能較差,過量攝取蛋白質易造成負擔
鉀離子量:腎功能不好的人士,無法正常代謝鉀離子
血糖值:高血糖易造成腎功能衰退、病變
血壓值:高血壓易使蛋白尿增加、使腎臟小血管收縮、硬化
4:不要4大生活習慣
吸煙:尼古丁易使血管硬化、腎絲球受損
亂服藥:使腎臟負擔增加,尤其是不規律服藥、成分不明的藥
熬夜:使肝臟代謝功能降低,毒素累積體內
忍尿:膀胱發炎有可能會使細菌感染腎臟
3:遵守3大飲食原則
多吃蔬果:含天然植化素,可以抗發炎、減少慢性腎病的機率
補充水分:讓腎臟正常排毒(每天至少2000c.c.)
定時定量:勿過量、勿暴飲暴食,避免腎臟負擔過大
2:減少2大壞習慣
添加調味料:鹽、味精等等調味料鈉含量過高,常攝取恐增腎臟負擔
疲勞:長期高壓、勞累會增加腎臟發炎機率
1:沒有大肚腩
中央肥胖:易導致腎臟受損,也會增加患上三高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風險
腎病為香港第7位致命疾病
據香港衛生署資料,基于腎臟結構上的損壞跡象和腎功能下降的程度,慢性腎病可分為5期:由維持90%或以上腎功能的輕度損壞(第1期),至腎功能低于15%的全面衰竭(第5期)。
嚴重的慢性腎病會導致貧血、礦物質和骨骼異常及骨折。末期腎病則需要腎臟替代治療(腹膜透析、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)。慢性腎病亦與心血管疾病、癌癥和死亡風險增加有密切關連 ,而腎病位列香港死亡率第7位。
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逸軒醫生曾表示,全香港約有10%港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退,更有8,000至10,000名病人因末期腎衰竭須接受透析(俗稱“洗腎”)或腎臟移植治療。
腎病/腎衰竭初期癥狀 留意小便7種變化
據香港醫管局資料指,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征狀并不明顯,較常出現的癥狀如下:
小便帶血 / 茶色尿(血尿)
小便帶泡沫(蛋白尿)
小便混濁(尿感染)
小便赤痛、頻密
小便感困難、不暢順
小便排出小沙石
多尿、尿量減少、夜尿
腰腹疼痛
足踝或眼皮浮腫
血壓高
腎衰竭4大高危人士 嚴重恐洗腎
根據香港醫管局資料,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,其排泄體內新陳代謝廢物的功能受損,身體內的廢物會累積,且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,引發慢性腎衰竭。
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,病人須透過透析(洗腎)或腎臟移植,才得以維持生命。當中,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:
糖尿病
腎小球腎炎,包括紅斑狼瘡腎炎
高血壓
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
更多護腎資訊,盡在星島環球網:
醫生推介7大護腎飲品,首推這果汁,更抗發炎改善失眠!2種茶也上榜
晚期腎病男靠1分鐘鍛煉,6周逆轉病情免洗腎,醫生教4招運動護腎
以上內容歸星島新聞集團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引用。